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23日电 第四届恒山黄芪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期间,举行由行业专家、企业代表和政府领导参加的圆桌对话。对话围绕“恒山黄芪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”这一主题,从不同维度为恒山黄芪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、找准路径。
本次对话由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副理事长、上海中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杨弘主持,邀请了浑源县委常委、政府副县长胡鹏,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专家王文全,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内蒙古工作站站长王俊杰,恒山黄芪产业研究院院长山西农业大学研究员田洪岭,山西省医药集团道地中药材公司董事长梁志宇,浑源县农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帅友6位代表参加。
对话设置了两大问题,针对“在政策扶持、消费升级、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,恒山黄芪高质量发展当前正面临哪些关键机遇?”,王文全从专业研究视角给出了分享见解,他结合实例指出市场上优质黄芪产品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,而恒山黄芪品质优、特色鲜明,在全国各产区黄芪中优势突出,未来在药品、食品、保健品领域均具备极大开发潜力。王俊杰则是从“明确种源与道地性”以及“精准定位产品”角度展开了讨论,他指出应明确恒山黄芪的基因与种源,突出其道地性和纯正性,让参观者清晰感知恒山黄芪的核心优势,同时突出恒山黄芪不同地块品质存在的差异,先根据品质差异做好产品分层定位,再基于产品定位明确市场定位,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、挖掘产业潜力。其他专家、企业领导也从实践的角度分享了经验。
针对“立足当前发展阶段,恒山黄芪在标准化建设、品牌突围、产业链协同等方面,还面临哪些亟待破解的挑战?”,王文全指出恒山黄芪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,要从种植管理到采收加工建立生产标准体系,打造特色质量标准,着重关联人类健康,为打造品牌提供资源和依据。王俊杰指出,恒山黄芪要树立品牌、打造精品,必须建立配套的标准体系,且标准需与产品定位、市场定位深度绑定;需结合生产模式完善标准,恒山黄芪以“仿野生”“人种天养”为核心生产模式,标准需覆盖该模式下的关键环节,尤其要明确“仿野生黄芪采收标准”,除了标准体系建设,他指出黄芪采收需兼顾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,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。与会其他专家、领导也做了相关精彩分享,从产学研不同维度梳理了黄芪产业发展的堵点、难点。
对话结尾,6位嘉宾为恒山黄芪高质量发展送上寄语。本次对话为恒山黄芪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“智慧方案”。(完)
(赵婷)